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從「科幻」變成「科技」 2020年「黑科技」發展趨勢

4 年前 / 0

2020年是21世紀第三個十年開啟之年。新技術、新突破催生新應用,也帶給人類社會更多科技體驗。若跟30年前的人說未來音樂、照相、通訊、上網、導航…等等功能,都能放在一支用手指操縱的手機,一定很難讓人想像。未來將有更多「科幻場景」走進現實,但也有一些「黑科技」進展引發新爭議。

北京正式啟動自動駕駛測試 已開放測試道路超過500公里

4 年前 / 0

近日,北京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發放首批載人載物測試通知書,表示著自動駕駛載人載物測試在北京正式啟動。同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也開放了北京市首個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區域。至此,北京已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51條,共計503.68公里。

科技全球化 集結全球人類智慧破解重大科學問題

4 年前 / 0

科技全球化,是人類共同面對、攜手解決許多大科學問題必須團結的需求,是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必然全球串聯的要求。近年來人類科技大成果、大事件,無不呈現出全球性越發突出、國際合作更加深入的特點,科技全球化的浪潮勢不可擋。

美國高通總裁:中國5G規模將領先世界

4 年前 / 0

美國高通公司總裁克利斯蒂亞諾.阿蒙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高通驍龍技術峰會期間接受陸媒訪問時表示:「中國的5G規模將領先世界。在5G時代,中國的移動生態系統將非常有競爭力。」

中國大陸將向小行星探測發起挑戰

4 年前 / 0

中國大陸正在開展小行星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將通過一次發射探測兩個小天體:一顆名為2016HO3的近地小行星和一顆名為133P的主帶彗星。向全世界徵集科學載荷與搭載任務,有望為中國大陸小行星探測任務增添亮點,也體現了中國大陸在空間科學探索方面開放、包容的進取姿態。

中國大陸規劃發射更多科學衛星

4 年前 / 0

中國大陸將在2023年前再開展4次科學衛星發射,並已遴選出為未來5到10年工程立項的5個科學衛星背景型號專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吳季表示:「比起擁有幾百顆科學衛星的美國、幾十顆科學衛星的歐空局、近20顆科學衛星的日本,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的數量還不多,但是每一顆品質都很高。相信中國會逐漸走到世界空間科學的中央。」

全球互聯網大會落幕 台灣的網路主權誰顧?

4 年前 / 0

若問有什麼事物是大眾每日使用,但卻對其產業發展最為陌生,互聯網應是最佳案例之一。中國大陸早在發展自身互聯網時,便提出「網路主權」的概念,此概念認為在虛擬的國際網路上也存有領土主權與國家法治的問題。台灣常常諷刺中國大陸的「中國國家防火牆」,卻與發展自主的互聯網產業失之交背。

中國大陸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衛星 北斗系統「一箭雙星」

4 年前 / 0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任務一線9月23日清晨5時10分用「一箭雙星」發射成功。中國大陸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配套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斗導航衛星。

心算、珠算到超算 計算「極限」該如何突破?

4 年前 / 0

從心算、珠算的「古老智慧」,到「銀河」「天河」「神威」創造「中國速度」,「中國計算」為世界矚目。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周易》記載著西元前2世紀的古老「演算法」,湖南湘西州裏耶古城出土的「世界最早的乘法口訣表」闡釋著秦朝時期的「計算智慧」。 長沙太平古街、靖港古鎮從古代沿用至今的珠算能滿足商號「大數據」四則運算,而現在,「銀河」「天河」超級計算一再創造出新的「中國速度」……從心算、珠算到超算,湖南見證了「中國計算」的數千年跨越。

中國大陸巨變下科學家的創新之路

4 年前 / 0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複製;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利用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獲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 這些科學研究不僅有利於中國,也造福於世界;而這些科學成果背後的中國大陸科學家和中國科學院,既是中國大陸巨變的親歷者,也是中國大陸發展的推動者。

第 17 頁,共 21 頁